「生命何其辛苦,然淚水浸泡過的眼睛將更明亮,滄桑過的生命將更顯美麗。還諸天地,悲傷萬歲。暗暗的、靜靜悄悄期待著我們那份月圓花好的到來。」這是林正盛執導電影《月光下,我記得》的感言。
「生命何其辛苦,然淚水浸泡過的眼睛將更明亮,滄桑過的生命將更顯美麗。還諸天地,悲傷萬歲。暗暗的、靜靜悄悄期待著我們那份月圓花好的到來。」這是林正盛執導電影《月光下,我記得》的感言。
在冰封雪季冒險攻上玉山主峰,還在零下五度的低溫中身著小可愛,興奮尖叫;清晨先進蘭嶼衛生所打完點滴,抱病半夜在沙灘草叢裡苦等綠蠵龜媽媽上岸下蛋,數天後凌晨再守著小龜破蛋下海,感動落淚。這些看來瘋狂的行為,全都是這位中文不太「輪轉」但很愛講、具ABC臉孔卻沒有距離感的主持人Janet的傑作。
她什麼都好奇、都願意嘗試的主持風格大受歡迎。「跟著Janet瘋台灣」播出三年,已成為Discovery頻道台灣自製收視率最高的節目,她也拿下新加坡亞洲電視最佳主持人獎。近來她密集接拍電視廣告與主持代言工作,曝光率大增。
三十歲之前,李烈「少年得志」。從小叛逆,喜歡背道而馳,從不管別人的看法;曾經想當記者,用無冕王之筆,揭發社會的不公不義。個性鮮明的她,在十八歲無心插柳踏入演藝圈,卻演了十二年「楚楚可憐、不知人間疾苦」的玉女。
三十二歲,她選擇遠離絢爛,赴大陸經營成衣生意,卻慘賠到一無所有。那是李烈人生的最低潮。但她生性樂觀,硬是將負面能量轉向,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出一條路。
寫過數十本親子書的作家小野,「企鵝爸爸」妙趣橫生的形象深植人心,但小野其實並不喜歡媒體用二分法把爸爸這個角色,簡單區分成「開明爸爸」跟「威權爸爸」,不假思索的幫他貼上「好爸爸標籤」,分類到前者。
「從為人子到為人父,這中間,有太多很難說得清的矛盾、糾葛。」
職業婦女的壓力不單來自工作,還加上回家後得繼續上「晚班」──當媽媽,這是個不能請假或休假、沒有薪水和升遷的工作,蠟燭兩頭燒。
演藝人員一樣時常面臨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的困境,不過當紅主持人陶晶瑩有兩個「法寶」,讓她既能在主持界發揮所長,也充分享受當媽媽的樂趣。
「我真心希望所有父母,當你的孩子有特殊才藝與興趣時,能鼓勵、尊重他們。」在今天的國際服裝設計舞台大放異彩,吳季剛感謝家庭的支持與包容才成就了這一切...
蜜雪兒歐巴馬的一個迴旋,就把吳季剛轉上了世界的舞台。
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(Nelsor Mandela)說「教育是世界上最勇猛的武器」,因為只要把孩子教好了,這個國家就無敵了。教育是國家的命脈,這是無庸置疑的,所以每次內閣改組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誰是教育部長。可惜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教育要改革,但是怎麼改,卻沒有定論,十個人有十二個意見,所以教改改了十幾年,學生還在痛苦中。不過這麼多的不同意見中,有一個意見是大家都贊同的,那就是教育應該「因材施教」。每個孩子不一樣,因此教材教法應該量身訂造,把每個孩子帶上來。孔子在三千年前就指出了這一點,我們在論語中也的確有看到孔子有落實因材施教。
目標對了,問題就解決了一半了,那麼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因材施教呢?這本書指出了一個方向:小組學習、協同學習,它告訴你,能力分組已不合時代了,現在是協同學習時代,校際合作形成生命共同體。其實我們在醫學改革上,也是朝著問題導向的小組學習在走,只是走得很辛苦,因為過去的包袱很重,積習難改。人都害怕未知,不喜歡新的東西,老師已經很習慣舊的教學模式了,大腦只要花最少的力氣就可以上完一天的課,就如一位老師說的:「教了七年的四年級,我閉著眼睛就可以上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