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汪培珽的故事,聽起來非常「勵志」。

從小一帆風順,頂著國外企管碩士學位的金融圈粉領,在工作發生劇變以後,決定不再追尋職場上的名利,回家帶小孩,甘心樂意成為一個全職媽媽。

而這個籍籍無名的家庭主婦,在若干年後,人生再度翻轉,搖身變為炙手可熱的親子講師、暢銷作家。她的課程場場爆滿,七年內出了八本書,總銷售量超過四十萬本,名利雙收。

對汪培珽來說,能夠獲得這些肯定固然可喜,但是,她並不覺得這是什麼振奮人心的「成就」。 對她來說,人生最「勵志」的事情從來不是來自名或利,而是來自做媽媽的幸福。

金飯碗也好、講師也好、作家也好,這些身分都比不上她最熱愛、最有使命感的職業─全職媽媽。

Q:你是洋碩士,又在金融業工作近十年,是一般人所謂的「精英女性」,為什麼當初會決定離開職場,回家當個全職媽媽?

A:其實,這是老天爺幫我做的決定。

我從小就是用功讀書的孩子,出國念完MBA,「順理成章」的到金融圈工作;生了小孩後,也「順理成章」的回到職場、花錢雇保母幫我們帶孩子。但我心中時有感嘆:為什麼不是保母來上班,我在家陪我小孩呢?但想歸想,我終究沒有決心毅然離開職場。

也算是某種機運吧,我的公司因為併購,人事大地震,我也名列裁員名單之中。但我並不是因為失去工作,就「走投無路」的回家帶小孩。事實上,我很積極的找到了一份比原來待遇更好的工作,只是這個工作得經常出差,這意味著,我能夠分給我孩子的時間會更少。

看著三歲的姊姊跟一歲的弟弟那童稚的臉龐,我突然很捨不得,為什麼我不能留在家裡陪他們長大呢?難道我們家沒有我這份收入會過不下去嗎?

我們當時雖是家無恆產,還在賃屋而居,可是我先生的工作很穩定,就算我不工作,我們家也不會因此少吃一塊肉。那,為什麼我非得丟下孩子出去上班不可?

想通以後,我婉拒了新的工作機會,決定回到家裡,專心當一個媽媽。

Q:你的家人支持這個決定嗎?放下近十年的工作積累,你心中難道不會覺得「可惜」嗎?

A:有很多學歷不錯的讀者告訴我,她們想要回家帶小孩,最反對的不是先生,竟是雙方長輩。婆家反對的考量通常是:「媳婦不賺錢,那我兒子一個人養家多辛苦啊!」而娘家反對的理由則是:「女兒經濟不獨立,在家沒地位。」或是:「我花這麼多錢供你讀書,你竟然白白浪費?」

不要以為家庭主婦媽媽就會支持。很多女性長輩年輕時「壯志未酬」,即使自己做了一輩子的家管,還是不能接受媳婦或女兒要走自己的老路。

可是我很幸運,我周圍沒有一個人對我的決定有異議。我公婆是自由派,完全尊重孩子的決定,而我爸媽更是一句話都沒過問,我做這個決定,一點外界壓力都沒有。

而我自己,也絲毫不覺得有任何「可惜」、「遺憾」、「犧牲」之處。當年離開職場時,雖說很高興能跟孩子相處,但當下多少有種「脫離正軌」的忐忑。但我現在回過頭去看,我的人生,其實是從我當全職媽媽的那一刻才開始的。

我很喜歡跟小孩相處,比起上班,跟他們在一起快樂、充實太多了!回家帶孩子以後,我從未有一刻想要再回去工作。

至於所謂「成就感」,為什麼一定只能來自職場呢?我最有熱情做的事就是當媽媽,把這件事做好,就會產生很多成就感。

Q:你為什麼後來會去開設親職課程?

A:我的初衷非常單純。我只是觀察到,周遭有很多父母雖然對孩子有滿腔熱愛,卻教養得很痛苦。我自己養小孩的過程很快樂,而且用的方法也不複雜,我想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,讓大家跟我一樣享受當媽媽的幸福。

我女兒上小一以後,我就利用每天等她放學前的空檔,坐在咖啡廳裡把這些教養心得寫下來。累積到一定的量以後,我就開始分類整理,做成演講素材。我從小就常參加朗讀、演講比賽,要我跟群眾分享,我是半點兒也不怕的。

問題是:我只是一介家庭主婦,我算哪顆蔥啊?誰要找我去演講呀?

但我這人的座右銘就是:「走一步,算一步。」不要想太多,顧慮太多就做不成了,先跨出去再說。我主動打電話給各家跟小孩有關的機構:教育推廣機構、醫院婦產科、各級學校……等毛遂自薦,但問一百家,大概就有九十九家石沉大海。但我並不氣餒,對我來說,有機會演講就是賺到,沒有的話,也沒什麼損失呀。

第一家請我去演講的是一家醫院。他們邀請我去做午休演講,對方還說:「很抱歉,我們沒有車馬費的預算哦。」但才「剛出道」的我絲毫不以為意,只是迭聲說:「謝謝你們給我推廣理念的機會!」

那場演講的場地很克難,就是在空地上排滿椅子,誰有興趣誰就來聽。不過,反應似乎不壞。我還記得,最後一排坐了一個穿著制服的清潔婦,可能因為午休時間沒處去,來這裡歇歇腳。她本來整個人斜攤在椅子上,想要小睡一下,但我講沒多久,她整個人突然精神了起來,正襟危坐、兩眼發光,讓我信心大增!

隨著演講機會慢慢增加,我累積了不少口碑,甚至還在教育機構正式開課,有了一些進帳,從家庭主婦變身為講師。

Q:那寫書呢?是有計畫的,還是無心插柳?

A:其實,一開始根本沒想到要出書。但演講了一、兩年以後,我發現很多聽眾雖然想來聽,但受限於時間或地理位置,不克前來。我突發奇想,既然已經有素材,就把它寫成書好了,書的擴散比較廣。

剛好那時候兩個小孩都上小學了,送他們去上學以後,我就鑽進咖啡廳裡寫稿。我是行動派,一段時間後,還真的讓我寫出來了。我在出版圈沒有人脈,但沒關係,還是那句話:「走一步,算一步。」我抱著《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》的書稿,興沖沖的開始搜尋出版社,而且一不做二不休,一開始就找前五大。

我先生看我玩這麼大,怕我碰釘子受傷失望,還先幫我打預防針:「萬一沒有人要出怎麼辦?」我爽朗乾脆的回答:「沒關係!沒人出我們就自己印呀,沒有通路經銷,我們就透過網路賣吧。」

我很幸運,一開始就獲得青睞,不像之前演講處處碰壁。而且,我完全沒想到我的書可以賣得這麼好,於是後來又順水推舟的出了第二本《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》。因為這兩本書累積了一些讀者基礎,在出版社邀請下,我又出了第三本、第四本、第五本……其中,《管教啊,管教》竟然還得到了一堆獎項肯定,這真的是始料未及啊!

Q:從家庭主婦變成暢銷作家,這轉變還真有點戲劇……

A:坦白說,我寫書從來沒考慮過市場,或參考過什麼高深的教育理論,能受到讀者歡迎,我想是因為率直與誠懇吧。

大多數親子書都是要有「牛肉」的,要「教」家長一些事情,我頭兩本書比較像是這種「有牛肉」的實用書。但我後來的幾本,就只是單純在分享我做媽媽的心得跟感動。我覺得擁有兩個孩子真的好棒,所以寫了《還好,我們生了兩個孩子》;跟孩子去旅行一趟,我覺得很值得回味,想告訴大家要把握孩子還在身邊的時候製造回憶,所以寫了《父母的保存期限,只有10年》。

我並不覺得我提供了什麼偉大的solution(解決方案),我只是用我的親身經驗,試著跟父母「好好說道理」,告訴父母:用更溫暖的方式來傳達對孩子的愛,你們都會得到加倍的幸福。

許多父母花費無數金錢、精力在「愛」孩子,可是結果竟是兩敗俱傷,這多半是因為表現「愛」的方式需要調整。華人對於「愛」的表達本來就是有障礙的,甚至用負面的方法來表達,明明彼此相愛,卻只覺得痛苦,我覺得很可惜。

Q:你覺得這些年當全職媽媽,在家裡養小孩的最大收穫是什麼?

A:在我愛孩子的過程中,也深深愛了我自己,這是我的體悟。

我長這麼大,一直到陪孩子的這幾年,才終於有真真實實被愛包圍的感覺。我的意思不是說我爸媽不愛我,事實上,我是在很自由的家庭長大的小孩。從小到大,我父母一直以我為榮,從來沒有對我疾言厲色過,尤其是我媽,不要說打罵,連「唸」都沒「唸」過我。

只是,上一代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很含蓄的,加上我父母親感情不是很好,我們家的互動並不熱絡。

我生了孩子以後,才知道什麼叫做「相親相愛」。我們彼此親吻、擁抱、互糗、膩在一起,直接而熱情的表達我們心中深刻的依賴、牽掛與愛,那種幸福感,是我過去從未感受過的。

當我不求回報的付出,我就自然而然被愛圍繞,所以我才說:愛孩子就是愛自己呀!

延伸閱讀

孩子知道你愛他嗎?

 

作者:李翠卿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家樂學線上家教 的頭像
    家樂學線上家教

    家樂學線上家教

    家樂學線上家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