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十二年國教的論戰烽火連天。支持的人都想盡辦法舉證現況有多差,以及十二年國教的理念有多好;反對的人則列舉例年教改如何逐一淪為「亂改」,堅持「沒有配套就別上路」。兩邊都有道理,才會全民動員而論戰不休。我的意見比較簡單:家常菜都煮不好,就別搞滿漢全席;人造衛星一再發射失敗,就不要妄想太空梭;沒有能力落實九年一貫之前,不要推動十二年國教!

歷次教改都是立意良善而禍害無窮:師資培育多元化的副產品是流浪教師;九年一貫的結果是老師不知道怎麼教能力,家長不知道要怎麼考試,學生學習成效逐年低落;多元入學的後果是高中老師不知道申請資料的重點,補習班趁機推銷英檢和才藝班,受惠的是有能力幫學生準備申請資料的極少數家長。二十年來,家長與老師猶如驚弓之鳥而疲於奔命,驚魂未定之際,又再來一場規模更大的教改。

教改難脫亂改的厄運,根本問題在於不了解教改。這是一個比登陸月球還難的社會改造工程,需要動員全國教師和家長,讓他們了解教改制度與配套,還要他們在教育現場和家庭中充分配合。此外,籌措龐大的經費也需要稅制與立法的配套,而稅改什麼時候成功過?

教改是艱難的社會改造工程

推動教改的人士沒有社會學的素養,總是把全國動員的龐大工程,想成只是伸展個人的理念與抱負,搞到全國人仰馬翻,教育現場焦土一片。他們還是沒有弄懂最簡單的道理:要落實理念,先要搞懂教育現場所有的現實;不懂教育現場盤根錯節的複雜性,硬要推動天真的理念和一廂情願的政策,當然會禍害無窮。

以九年一貫為例,絕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同意「教能力優於教知識」,問題在於過去全國絕大部分教師都習慣於「教知識」,不知道什麼叫做「教能力」。要推動九年一貫,就得先讓這些老師學會「教能力」。這是多龐大的社會工程?要花多少年才能完成?如果想靠多元師資方案培養出可取代他們的新生代,那就要設計現職教師與流浪教師的評鑑、淘汰與遴選辦法,甚至還包含現任教師的優退金或離職金,以便將他們的衝擊調整到可忍受的程度─這又是另外一個艱難的社會改造工程,以及不知從何而來的額外經費。

其次,「教能力」遠比「教知識」的目標更抽象,程序卻更細緻;因而在教案設計與考試出題方式,都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,必須搭配小班教學才推動得了。統整教學則需要先減輕教師負擔,並添設教師研討室,才有執行上的可能;此外,教師評鑑制度的設計與執行不能出大紕漏,否則會影響教師的合作意願。這又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改造工程與龐大的政府支出。

「要家長配合」是更困難而規模龐大的社會工程。如果無法讓他們相信能力是考得出來的,他們就會焦慮到睡不著覺;如果他們不相信老師都知道該如何「教能力」,就會滿懷焦慮的把孩子送去補習班,任由補習班開價。幾年前我有機會看到基本學力測驗的題庫,其實答題時確實只需要常用的知識,而且明顯的偏重理解與活用,學生讀懂一綱一本就可作答。但我的同事還是「一綱多本」的把市面上各種教科書整套搬到辦公室,讀完後自己寫講義,晚上幫孩子補習。連清華大學的教授都慌亂到無心了解考題,要全國家長對九年一貫徹底了解並有信心,那又是多麼浩大的社會動員和社會學習過程?那又需要多少年才能完成?

教育改革涉及全國教師和家長的學習與互動默契,誰也沒辦法事先掌握到全部的關鍵因素,必須從過去的失敗中一再反省與調整執行的配套,一點都急不得。因此,即使歐美教育資源豐富,都還經常推出失敗的教改方案,一改再改。

其實教育不需要那麼多天馬行空的理念,只要在全國城鄉都普遍貫徹「適才適教」及「教能力重於教知識」的兩大核心原則,台灣的教育就已經足以為全世界的表率。與其用十二年國教再度引燃全國基層的慌亂與焦土抗戰,不如讓全國教師和家長有足夠的時間來學著落實這兩大核心原則─先打贏這一仗,讓全國教師與家長有充分的經驗與信心,再加上足夠的休養生息,才來談下一個戰場!

橫柴入灶的強推十二年國教,不但無助於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,反而全國都將在這議題上內耗掉太多精力,沒有心力因應其他的社會挑戰。

 

作者:彭明輝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教改 12年國教 教育現場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家樂學線上家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