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周俊勳

生涯已經累積四十四個冠軍頭銜的九段棋王周俊勳,他的人生讓人想起金庸武俠小說《天龍八部》裡那局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采對奕:「珍瓏棋局」。

珍瓏棋局原本是無解的一局困棋,白子必須先擠死自己的一大塊活棋,才能看到出路。

周俊勳打從一出生,右半臉從鼻樑一直延伸到後頸,就布滿醒目的猩紅胎記,成長過程飽受委屈。然而,就是因為臉上的胎記,讓周俊勳童年寂寞,退居到圍棋世界,心無旁騖的精進棋藝,才有機會站在棋界的頂峰。

從七歲開始學棋到現在三十歲,這二十多年來,每天都在勝負與攻防之間搏殺。經歷過幾番起落後,他慢慢明白一件事情:福禍得失原來僅是一線之隔,有割捨,才有機會殺出重圍。

周俊勳的父親周炎山是不折不扣的棋癡,不但自己瘋狂著迷,也逼著眾兒女學圍棋,而且絕不容許玩票心態,只要稍微下不好,就是一陣打罵。周俊勳說,「我三個姊姊都是爸爸訓練圍棋失敗的實驗品。」因為太嚴厲,周俊勳姊姊們學棋的胃口都被搞壞,後來無論父親怎麼催逼都抵死不願再下棋。

一個人的黑白世界

周炎山對周俊勳也同樣疾言厲色,周俊勳只要下棋有失誤,周炎山馬上就開罵,「你豬頭啊?連這麼臭的棋也能下輸?」除了挨罵,還要罰寫「一百個輸棋的理由」,或是罰跑操場,常常一跑就是幾十圈。苦雖苦,但周俊勳並沒有因此放棄學棋,一方面,固然是因為他發自內心熱愛圍棋;另一方面,則是因為臉上的胎記,讓他選擇遠離人群,專心於棋藝。

五歲時,第一天上幼稚園,班上小朋友看到他就一陣鼓譟:「鬼來了、鬼來了!」讓他非常受傷,哭著回家。因為怕被嘲笑,他非常抗拒上學,一聽到要去幼稚園就大哭。他的父母對於「把兒子生成這樣」一直很內咎,既然周俊勳不願在幼稚園受罪,就讓他留在家裡。

五~六歲這一年,周炎山給了他一套坂田榮男的棋譜,白天大人都不在家,他就獨自默默對著棋盤,一個子、一個子的擺棋譜,雖然完全不懂遊戲規則,他仍覺得津津有味。一個人的圍棋世界雖然冷清寂寞了些,但比起幼稚園那個殘酷的世界,實在安全太多了。「只要給我棋盤,我就可以安安靜靜坐一整天,」周俊勳說。

周炎山也注意到這個孩子跟姊姊們很不一樣,他有定性、坐得住、耐得了獨處,這正是學圍棋最重要的特質之一。加上周俊勳七歲時,也算是業餘好手的周炎山,竟在棋社被一個同樣也是七歲大的小孩(這個孩子即是有「棋聖」頭銜的張栩)擊敗,心有未甘,下定決定要把兒子調教成職業棋士。

前往「神」之領域

在周炎山的心目中,職業棋士就像是「神」一樣,他要兒子也進入這個神之領域。

周家本來是戶殷實人家,但在周俊勳很小的時候就家道中落了,可是周炎山始終無法忘情圍棋,「我爸爸其實沒有特定的『正職』,他的『正職』就是把我培養成職業棋士。」於是,周家的家計便落到媽媽蕭錦美一個人肩上,她原本的教職不夠養家,得靠賣衣服才能撐起這個家。有別於丈夫的恨鐵不成鋼,天性溫和又樂觀的蕭錦美,則始終用慈愛笑顏鼓勵周俊勳。媽媽的溫柔,一直是周俊勳孤獨的學棋歲月中,最重要的支撐力量。

為了達到父親心中的「神之領域」,當其他同齡小孩都成群結黨在跑跳玩耍時,周俊勳必須不斷背棋譜、練習、比賽……跟著父親南征北討,全台灣走透透,到處尋找業餘圍棋高手對奕。問他會不會覺得寂寞,他淡淡的說,「沒關係,反正我那時候也很怕跟人接觸,剛好可以把時間省下來練棋。」

上小學以後,同學仍會對他指指點點,雖然媽媽鼓勵他,「人家戈巴契夫就是因為頭上有胎記,所以才當上了蘇聯總統,你臉上有胎記,長大一定可以變成棋王!」但敏感的周俊勳仍相當在意他人的異樣眼光。小三時,他選擇在家自學,僅去學校考試,把重心完全放在棋藝上。因為母親原本就是小學老師,加上校方也了解周俊勳的狀況,便同意讓他在家自學。上國中以後,他去念了體育班,理由是:「這樣才有正當理由可以請假練習或參加比賽。」

學圍棋以後,周俊勳比較不像小時候那樣自卑,也比較少因外貌問題而困擾。「學棋的孩子通常比較早熟,」周俊勳說,「他們根本不在意你長得怎麼樣,他們比較在意的是棋盤上的勝負。」

培養職業棋士是很花錢的,家境好一點的人家,會把孩子送去圍棋聖地日本深造。但周俊勳家並沒有這樣雄厚的家底,只好把目標轉移到中國大陸。周俊勳十一歲時,父親帶他到成都比賽、拜師,為了這趟修業之旅,蕭錦美咬緊牙關,硬是標了二個會為兒子籌出錢來。

周炎山在當地幫他找了個保姆,陪他比賽完就先行回台灣,把他一個人留在成都繼續受訓,三個月之後才又來陪兒子比賽。小小年紀就被迫離鄉背井在冰天雪地的異鄉獨自生活,好像有點殘忍,但早已習慣孤獨的周俊勳覺得「還好,並不難熬。」反而是父親在身邊的時候壓力較大,如果輸棋,父親就罰他從棋賽場走回租屋處。步程有一小時,一路上針對周俊勳剛剛犯的失誤不斷斥責叨念,「那才真的是很難熬。」

回到初衷,戰勝心魔

除了睡覺吃飯上廁所,周俊勳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圍棋上,練到「手中無棋,心中有棋」的地步,「就算在坐車或甚至與人交談,我腦海中隨時都浮現一個棋盤,互相對奕著。」

天分加上苦練,周俊勳十四歲就拿到職業棋士身分。剛成為職業棋士的第一年,他的戰績很不好,五十多場比賽中,只贏了六場。不過,他倒是頗能調適,「從業餘到職業,本來就是兩個世界。我站在另一個世界的起點,一開始會輸,其實是正常的。」

他冷靜在每一場戰役中累積自己的經驗與實力,十五歲那一年,開始反敗為勝,成功取得「國手」、「名人」頭銜,從此一路過關斬將,寫下個人三百勝、四百勝最年少紀錄。二○○七年,在LG盃世界棋王賽中贏得冠軍,站上光榮頂峰。

然而,「棋王」這個沉重的頭銜,反而成為周俊勳最大的心魔。二○○九年上半年開始,整整一年,周俊勳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,加上那段期間棋界紛紛擾擾,讓他很心煩,「狀況壞得打破過去自己所有的紀錄」。怎麼下都不對勁,不斷輸給一些過去「從沒輸過」的手下敗將,甚至未能進入循環圈就慘遭淘汰,周俊勳慌了,「愈輸,愈不敢下;愈不敢下,就愈輸。」

六月十七日,他在棋王賽確定被淘汰後,黯然回到家裡,仔細思量這一年來腳步踉蹌的原因,終於對自己承認,「我太看重『棋王』這個頭銜了。」二十歲以後,周俊勳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,「以前,我常覺得贏是『應該的』,每一場我都要贏!」常勝的紀錄讓他的勝負心極重,為了贏,他根本不敢冒險去嘗試創新的技術,習慣用最「安全」的下法來取勝。然而,這反而變成阻擋他進步的障礙,「一個棋士若只是為了『贏』而下棋,他的境界就只能到那裡了。」

他決定放下「棋王」這個重擔,「回到十四歲時,我剛踏入職業棋界的心情。客觀面對每一局棋,沒有絕對不應該輸的人,也沒有絕對不應該輸的棋。」不再為了「贏」,而是為了把棋下好而下棋。

境隨心轉,當他參透了這個道理,放下得失心後,前路豁然開朗,他又找回了下棋的「感覺」,在中日精英賽中,重新贏得冠軍寶座。這個冠軍對他來說彌足珍貴,他不但贏了一局重要的棋賽,也戰勝了自己的心魔。

不只是棋盤上的勝負,小時候恨不得能除之而後快的「紅面」,如今周俊勳也能泰然看待。有人建議他雷射手術可以去除胎記,但他反而覺得無此必要了。

命運也好、輸贏也罷,他已經漸漸無滯於心,自在面對人生了。

---

周俊勳小檔案

 

現為職業棋士,為台灣1979年成立職業圍棋制度以來第一位,也是目前唯一的職業九段棋士。

參賽經歷

 

●得到棋王賽、名人賽、王座賽、天元賽、東鋼盃等多項職業棋賽冠軍頭銜

 

●2007年,第十一屆LG盃世界棋王賽冠軍

 

●2008年,第一屆台灣棋王賽冠軍

 

●2010年,第三屆中日精英賽冠軍

作者:李翠卿

家樂學線上家教

 

arrow
arrow

    家樂學線上家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